金融
金融心理学帮你掌握市场波动
图形技术派虽然缺少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们,随着使用者越来越多,图形软件越来越普及,图形技术派早已经实现了“自我实现”。这就像是那句话所说的一样——“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。”而实际上更有利的证据证明,如果我们去看图形技术流行之前的市场,现在的方法依然有效,这就说明在路出现之前已经存在“捷径”了。即便如此,假如人人都相信图形技术的话,又会导致自我毁灭。当市场都相信同样的理论、同样的预期的话,那个预期将永远都无法达到,图形将自我毁灭。真是讽刺。
心理学有很多派系和分支,其中几个对研究金融市场可能有帮助的派系有行为主义、格式塔理论、认知心理学、心理分析(弗洛伊德)和社会心理学。很多金融市场的有趣现象都能找到其心理学的解释,非常有意思。
单薄市场(也就是临近节假日时)的突破,通常是最有效的信号。图学家一年当中最佳的交易日常常是在圣诞节和元旦之间。当指数成分股上涨而带领其他股票上涨时,这是一个很好的牛市信号,说明整个市场愿意跟随。腾落线、新高/新低、扩散度,这三个指标可以很好的反映市场的广度,从而确定趋势的强弱程度。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是更有意思的市场,比股票市场透明的多,更容易赚钱,也更容易输钱。
金融市场泡沫本质上就是“自然发生的庞氏骗局”。市场通过环环相扣的正反馈环,一层层的推进,最终把市场推向非理性的泡沫高点。当市场出现错误的舆论效应时,我们可以认为泡沫已经出现了。当原本理性而成功的投资者和分析师也犯错,并屈服于市场的大势时,当这些卖空者被迫发出止损指令时,泡沫随时将破灭。震荡市持续的越久,其上下交易密集区以外就会出现越大的多方、空方的真空区域,那么随后出现的突破将越强烈。但是同时也会导致不确定性越大,必须通过细微的观察和市场外的信息来预测突破的方向。
牛市交易活跃,而熊市交易清淡的现象是因为人的自我防御行为。牛市时,人们获利喜欢“落袋为安”,并且认为获利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能力,自信心膨胀,因此会更加积极的频繁交易。熊市时,人们把亏损归咎为外部因素,而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,并且认为只要不卖出股票,就不算真正实现亏损,因此经常拿着亏损的股票而不愿交易。因此根据金融心理学可以通过交易的频繁程度(交易量)来判断市场参与者的盈亏情况。
上一篇文章:
金融操作成败与心理有关
下一篇文章:
投资者行为趋向于理性